對暢銷書總有一種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會下意識排斥,看得人越多就對它越提不起興致,另一方面又總有很多人在你周圍不停提起它,就會好奇它到底是哪個點吸引了那麼多人,他們為什麼會對那個感興趣。
一直以來對蔣勛先生的書就是這個態度。這本《孤獨六講》是第一次讀到的他寫的書。讀完以后的感覺是這本書既有意料之中的平易流利的一面,同時又有很多讓我驚喜的博識和洞見,一口氣讀下來就像聽一位謙和智慧的長者做的一次精彩的講座。
「孤獨」應該是一個被大家說爛了的話題,身處在這個像大機器一樣飛速運轉的社會中沒有人會不感覺孤獨,這種感覺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無處安放,于是就以文字和話題的形式在網絡上流傳,雞湯文章也像雪花一樣一篇一篇層出不窮,說來說去也無非就是告訴我們「孤獨是很好的你要學會享受孤獨」這點事兒。
蔣勛先生這本《孤獨六講》作為一本暢銷書籍,自然也不是那種體系嚴密論述嚴謹的論文體式,它以漫談式的散文文體,從更加宏闊的美學和文化的角度切入,深入地分析了孤獨感產生的六種根源,包括情欲、語言、革命、暴力、思維、倫理,從社會歷史事件和文化史料中摘取事例,旁征博引,從那六個方面討論孤獨的癥結所在,同時又從個人成長與美學層面揭示孤獨對個體人性的完善的獨特價值,從而完成了一次始于孤獨又重歸孤獨的文化反思。
從書中的論述可以看出,孤獨的產生都可以從人性和文化中找到根源。
例如情欲孤獨和暴力孤獨就產生于人的天性被壓抑、得不到釋放的苦悶,而語言孤獨、思維孤獨和倫理孤獨,則是由于文化發展中的慣性和惰性造成的人的真實訴求與社會身份之間的隔離和斷裂。
其中,蔣勛認為思維孤獨是六種孤獨里面最大的孤獨。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