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時候,父親和母親就離了婚,年幼的她從此就跟著父親和弟弟生活,敏感多疑的她,在最脆弱的少女時期,最需要母親關懷的年齡,卻偏偏是獨自度過所有的少女時光。
12歲的她,文筆了得,在母親赴法留學后,她就用親身經歷寫了自己的首篇小說《不幸的她》。
14歲,父親另娶了別的女人來給她和弟弟做后媽,敏感的她沒有辦法和后媽和睦相處,寫下了短篇小說《后母的心》。
繼20歲寫下《我的天才夢》后,23歲的她,達到了創作高峰 ,寫出了風靡一時,流傳至今的《沉香屑》、《傾城之戀》、《心經》等多篇小說。
之后的她,更是筆耕不輟,屢屢寫下了很多經典的短篇小說,成為民國時期風靡一時的天才作家。
她,就是孤傲不群,喜歡獨處,不愛與人交往,愛錢,愛漂亮衣服,愛文字,愛寫作的張愛玲。
世人對她的評價,多少有些鄙夷的態度摻雜其中,說她孤傲,說她另類,說她冷漠,說她矯情,說她自命清高……
對此她不做任何回應,她這一生,從未為了順應別人的心意而去刻意解釋自己:懂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的人,何必解釋。
有人同情她一生凄苦,而她卻反過來取笑世人的隨波逐流。
她從不為了別人而改變自己,而有的人為了所謂的合群最終失去了自我,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對于別人的誤解,她淡然一笑: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童年的她,也曾渴望過、幻想過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家人過著簡單平淡的幸福生活,然而父親母親不對等的結合,打破了她一切的幻想。
父親是一個不思上進的貴族遺少,母親則是一位美麗勇敢的現代女性,這兩者的結合,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個悲劇,只是這悲劇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兩位當事人,而是他們的女兒:張愛玲。
兩人的悲劇是以失婚的方式結束的,父母離異后父親的暴躁摧毀了她的安全感,從此以后,愛玲變得對誰都不親近,不熱情。
繼母丟給她的破舊衣裳則成了她童年記憶里永恒的「恥辱」,從此以后,她愛慘了金錢,愛慘了漂亮衣服。
她絲毫不掩飾對金錢的熱情和執著,她說:
我喜歡錢,是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于是她拼命的寫稿去換稿費,用這些錢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做自己喜歡的漂亮衣服,她喜歡各式各樣新潮的衣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