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也許是一個夢,也許是一場穿越劇,也許是一個懸疑片,也許是命運的一場考驗……
讀完《擺渡人》,關于其中的故事情節,腦海中閃現出各種可能。這大概也是文學之所以不能被現實所定義的地方。它可以很豐富,很跳躍,很多面,很立體;可以寫實,可以虛構,可以離譜,可以浪漫,可以煽情,可以唯美……唯獨不能以現實的邏輯和規則,去約束它。
假如世界盡頭是荒原,你是否有勇氣繼續前行?
假如人生需要越過荒原,才能得償所愿,你是否有信念走出去?
面對命運的波瀾、現實的考驗,誰會是你的「擺渡人」,引領你走出困境?
也許每個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01
身處荒原,一無所有時,請相信你并不孤獨。
15歲女孩迪倫,在學校經常被其他同學捉弄,唯一的好友轉校之后,她發覺自己很孤獨,與母親的關系又并不很融洽。
一天,她決定獨自坐火車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父親,她出發了,并且給父親發出一條短信報了平安。然而,途中,火車不幸在隧道發生事故……
接下來,有兩種可能。
她是唯一沒有逃生的人。
她的靈魂跑向了隧道一頭,出去之后,遇到了擺渡人崔斯坦,他們需要穿過一大片荒原,直到擺渡人引領她,抵達她該去的地方。
而隧道的另一頭,才是生還者通道。
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但是當她好不容易爬出事故殘骸,發現眼前的世界,已經變成了一片荒原。
此刻,她非常無助,她的意念,迫切地需要一位精神的「向導」,能夠引領著他。
于是,「擺渡人」崔斯坦出現了,他們仍會一起穿越那片荒原。
無論如何,不能停在原地。無論去哪里,荒原都是必經之地。
荒原上處處存在風險,但沒得選,因為來時的路,已經不復存在,停在原地只會更加迷茫,只好前行,也只能前行。
她想象著原本可能已經和父親團聚,現在卻被迫和所有人斷了聯系,牛仔褲上還殘留著她在隧道里,在黑暗中手上沾到的黏糊糊的液體,她在匆忙和慌亂中,將它們蹭到了褲子上,現在才發現,那是血。
無論如何,驚魂未定的她,還是選擇了相信他,走出隧道后,眼前唯一的希望——崔斯坦。
他說,「今天最糟糕的事,你都已經經歷過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