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納多雷」四個漢字看似各不相干又毫無深意,但它們卻拼湊出了一位享譽影史的意大利著名導演的名字。
有一次,憑借《百年孤獨》等杰作譽滿全球的大文豪馬爾克斯對彼時剛剛在電影圈嶄露頭角的年輕人托納多雷說:「當你要講一個故事時,不要輕易下筆,要多構思、多想,把它想得足夠充分、深刻的時候,再用很短的時間完成它。」托納多雷做到了。
《海上鋼琴師》(又名《星光伴我飛》),是1998年托納多雷42歲時執導的又一神作,也是讓托納多雷名聲大噪的「時光三部曲」之一,豆瓣評分高達9.3分。如果你也喜歡電影,那麼不要錯過它。
影片講述了一位海上鋼琴天才的一生,故事在潦倒的小號手康恩的娓娓道來中緩緩拉開了帷幕——1900年,世紀之初,在一艘往返歐洲和美國的遠洋游輪里,鍋爐工T.D在一架鋼琴上撿到了一個棄嬰,取名1900,這個孩子就這樣與無數鍋爐工一起生存在喧鬧簡陋而又逼仄的巨輪的底層空間,直到有一天,小小的1900鬼使神差中無意間來到了旅客倉,透過毛玻璃第一次看到了此后將伴他一生的鋼琴,當他稚嫩的雙手落下的剎那,天才鋼琴師傳奇的一生開始了——無師自通的音樂天賦在這個夜晚與1900此生的宿命不期而遇!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游輪在蔚藍綢緞中不知疲倦地來回飄蕩,1900也在88個琴鍵中找尋歸屬,連爵士樂的發明人也敗給了1900的琴技!但他從未下過那艘船,至死也是和船一起爆破在深遂的藍色大海上。
很多人惋惜或者不解1900為什麼不下船,甚至認為寧死不從的鋼琴師固執偏激。那麼,我們這麼狹隘地看待這個故事的本身是不是也有失于偏頗的嫌疑?或許,導演只是透過無數意象告訴觀眾一個道理:每個人都要走一條自己堅信的路,即使粉身碎骨。
有熱愛,有確信,是人生中難能可貴的一件事情,一輩子都碰不到可以讓我們追尋的信念才是令人悲哀的。實際上,這部電影除了為我們展示了西西里文化的浪漫因子外,還有不少隱喻可以品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