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古典文學,少不了四大名著:西游、水滸、三國、以及紅樓夢。其中學術價值最高的,或許非紅樓夢莫屬,因為它還單獨發展出了「紅學」。「四大名著」其實是現代人弄出的四大,以前沒有這種說法,因為除了所謂的四大名著以外,還有很多可以媲美四大甚至超越四大的文學著作。
比如說《金瓶梅》。金瓶梅在過去的地位,完全不亞于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本,但因為在某些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金瓶梅曾一度被當成禁書對待。著名作家張愛玲曾這樣評價,她說:《金瓶梅》和《紅樓夢》是一正一反,紅樓夢是正,金瓶梅是反;紅樓夢寫「情」,金瓶梅寫「欲」,一體兩面都是極為高明的作品。
金瓶梅寫得不僅是欲,寫的其實還有人性,寫的更是社會與生活的本質。
本期節目和大家分享六句金瓶梅中最透徹的6句話,識透人心,讀懂人性,道盡人生!
中國人自古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且還認為人的善惡從面相上就能看出幾分,有相由心生的說法。那麼這些思想,在《金瓶梅》中也得到很多體現,比如有一次,西門慶讓一個姓吳的相面先生給自己的眾多妻妾看相,吳月娘得到的批語是「面如滿月,家道興隆;唇若紅蓮,衣食豐足」,孟玉樓的批語則是「一生衣祿無虧,到老無災」。
而潘金蓮的批語卻是:舉止輕浮唯好淫,眼如點漆壞人倫,唇中短促,終須壽夭。根據書中的描述,吳月娘和孟玉樓不但相貌端莊,舉止穩重,而且為人正派心地善良,潘金蓮怎麼樣大家都清楚,故事發展到最后,潘金蓮相隨心往,死于非命,吳孟二人相逐心生,余生安穩。我們經常說心靈美才是真的美,所以人不要過分追求外表,而重在道德與心靈的修養。
人生在世,有兩樣最難的事情,一是強求,二是不舍。人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擁有,然而,越是強求,越是痛苦,而且強求來的東西往往只會帶來災禍;西門慶原本妻妾成群并不缺少女人,但他見色起意,將原本屬于武大的潘金蓮據為己有,毫無節制的欲望最終讓他暴斃而亡。
生活本身、其實并沒有煩惱,所有的煩惱都是人自找而來,比如,有些事當斷不斷,有些東西當舍不舍,人越是勉強,越是煎熬,倒不如放下執念,大膽舍棄,不要婦人之仁,因為所有的不忍都將給人帶來煩惱和困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