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為何能成為經典?答案或許很簡單,不同于其他武俠故事的小家子氣,金庸將故事主題拔高到國恨家仇和天下大義的高度,再加上引入歷史背景與歷史人物,讓故事多了幾分史詩感。
比如三位主角之一的段譽就是有歷史原型的,其原型為大理歷史宣仁帝,原名「段和譽」,又稱「段正嚴」,新修版最后一回中,金庸也補全了這樣一段設定。
原著道:「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后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后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于其子段正興。」
(段譽劇照)
如此一來,段譽和結局也有補全了,加上正篇故事中已死的蕭峰,三位主角中,就只有虛竹的結局不明,而從后世武林中再不見虛竹及靈鷲宮的傳聞來看,他多半是死于非命了,可在「后天龍時代」又有誰能殺死他?
答案或許是一位尚存于世的魔頭。
一、后天龍時代的武林格局
盡管天龍寺本因大師說天龍時代是武學末世,但很明顯,這不過是他的井蛙之言,其實堪稱群雄爭霸,至少除了「一僧、二掛、三老、四絕」之外,還有游坦之、丁春秋、慕容復、段延慶、枯榮等一流高手,不過故事發展到尾聲時,這些高手多半都已淡出武林。
當天龍時代的群雄散場之后,還有哪些人站在武林之巔?
答案是被稱為「二掛」的段譽與虛竹,至少從明面上來看,也就只有他們二人依舊活躍于武林之中且身懷神功了。
不過若結合后世武林中的傳說來看,這個時代也有不少新星崛起,比如虛竹的徒弟。
(三兄弟劇照)
新修版中提到過:「過得多年,丐幫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為人穩重能干,人緣甚佳,群丐公議,推之為主。各人尊重蕭峰原意,送此人去靈鷲宮,先由虛竹考核認可,再傳他‘打狗棒法’及‘降龍十八掌’。這少年幫主不負所托,學得神功,又將丐幫整頓得蒸蒸日上,竟爾中興,丐幫自此便視靈鷲宮為恩人。」
正如書中所言,虛竹充當了傳下神功的紐帶,幫蕭峰完成了丐幫武功傳承,丐幫也因此與靈鷲宮交好,既然如此,那位丐幫少年再強,也不可能與虛竹為敵,甚至殺了他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